走到村中最熱鬧的區域,最近看到有一個區塊又圍起來了,私忖,又要做什麼工程了嗎?常常村子裡要做什麼公共工程,其實村民常常事前都不知道。因為公部門建設單位預算下來有執行時效的問題,所以為了怕干擾,也最好不要讓太多人知道,這樣執行計畫速度會比較快,問題是這樣的做事方法,作為人民的我們,常常感覺不受尊重。
今天台灣的有形小建設太多,但有特色的建設沒有,可能也礙於經費問題,縣市鄉鎮一路分下去,最後能做些什麼東西可想而知。除了這些硬體建築,台灣的文化資產培育,無形的建設,還是付之闕如。
就拿今天要做的工程來說,是六百萬的工程,以都市來說,不算大,以一個小鄉鎮來說,還真不少。可能上級長官民意代表會認為是幫我們村中爭取到建設經費,應是美事一樁,但他們沒想到的是,不是經過所有村民認可或認同的建設,村民對它們沒有認同感,當然就不會使用它維護它,久而久之它就變成蚊子館,任由風吹日曬雨淋,最終就是毀壞,而我們國家的經費就這樣消磨殆盡。硬體建設做之前,是不是就要想到後續維護的問題,要有長遠的規劃呢。
雖然政府很希望幫地方做些事情,但我期望這是很審慎的做,尤其是在財政不很充裕的狀況下,我寧願這些錢都是花在刀口上。過往,村子裡也有一些建設,村民也仍然受惠,即便政府沒有編列維修的經費,村民還是會花錢整修,這其中最讓村民受惠的是村子裡的噴灌水,因為我們的村子大多是旱田,我們這個區塊不像宜蘭屏東水資源豐富,政府幫我們做了噴灌水設施,既節省水資源,農作物也可以均勻澆灌水。還有一項我們很感恩的便是山泉水集水設施及管線的裝設,讓我們村民除了自來水,還有其他的飲用水可以選擇,至今泉質優良,還有外地的人來載水,這項設施,即便政府沒有補助維修經費,(因為不是村莊裡家家都有水管),村民還是會出錢維修,一直維護下去。
因此,是不是請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不要再用灑錢的方式執行公共建設,我們寧可把錢存著,等待更適合的地方更需要的時候再花。或是投入文化建設,補助地方鄉鎮的圖書館,讓國民能熱愛閱讀,當人民能深化自己的內心世界,就能更理性,社會就不會生病。
P.S. 個人認為,小小一個台灣島,道路建設已經很多,不認為還需要一直繼續增設下去。何況台灣年年都有風災之虞,越多條路,也只是花越多錢維護,給後代增添麻煩而已。希望政府能體察我們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