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

人物側寫 龍田村蝴蝶夫人


由於太多次的活動,太多次的碰面,我已經忘記第一次見到謝曉香老師是什麼時候的事了,也忘記第一次見面有什麼特殊的事情可說,但這不影響我接下來眾多印象深刻的敘述, 這些印象構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記憶, 構建了很多人的記憶,我們在龍田村的生活,許多的咖啡早餐、茶敘、品酒、活動,謝老師像漩渦的中心,而我們隨之起舞……。


一個秋天的早晨,我在家裡一個人百無聊賴地翻著書,電話響起,電話那頭傳來謝老師帶點急切的聲音,好像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即將要發生,果不其然,大家約著要去田裡採洛神呢,看老師那麼高興,絕對不是因為採洛神很好玩,一定是因為要參加的人很多,人多才有趣。而且好不容易才號召那麼多人,這樣的時光豈能匆匆帶過,「先來我們家吃早餐吧!」「謝謝,已經吃過了。」「那來喝杯咖啡吧!」於是採洛神的活動就從曼妙的早餐和一杯咖啡開始。


去到李、謝老師家,總是很熱鬧。他們家的餐廳常常是村裡人的聚會場所,協會開會的場所。有計畫要執行,有好酒要品嚐,或是時新的東西,或是從國外帶回來的好吃的糕點,總邀請大家來品嚐,她們夫婦倆自己吃的倒是不多,卻是要大家一起來分享他們所經歷的。要採洛神花的那天早上,大家也是這麼地圍在她家的餐桌旁吃完喝完才到田裡去,把所有的洛神落下處理後,又到了午餐時間,於是又用了午餐喝完咖啡才散會,對我這個在都市裡住了好多年的人來說,在別人家連用兩頓餐是很稀奇難得的事,還待上那麼久的時間。跟以前的同事在電話中閒聊,「你知道我現在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嗎?早上出門到鄰居家拜訪,下午兩三點才回來,沒做啥事,就只是過生活。」


來到鄉下,看到竈爐及木柴也曾想要包粽子,才把念頭對某個人(忘了是誰)說出來,幾天後傳回來的是,要舉辦一個大型的包粽子的活動,有數十人報名參加,要綁四十幾掛粽子,而我是技術指導。我疑惑地抬頭望去,忙有人回答說,不是我說的,只見謝老師靦腆的回應,「唉!別這樣嘛,人多才有趣。」又是人多才有趣。


我記得活動前一天晚上,光洗粽葉就讓我腰痠背痛,一千多張粽葉大家分著洗,正反刷洗一次,換水再正反刷洗一次。問其他人怎麼處理粽葉,他們說,哪有工夫洗,直接丟到大鍋裡煮一煮就算數了。可以想見謝老師要包採買,準備內餡,洗米浸米也要忙好一陣子。再問到有幾個人會包,結果是,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包,活動當天,幾十個人在桌子旁穿梭,拿著粽子等在繩子吊架旁邊,因為綁得太慢塞車了,當然還有拿不穩掉餡的。綁完粽子,煮粽子顧爐火的另有其他人,那天足足煮了六、七個小時的粽子,因為有些胡亂綁的粽子破開了,鍋子裡已經變糯米粥了。這以後,好久沒人提說要集體包粽子了,但不管怎麼說,這仍是我生命記憶中,印象鮮明的事。


秋天在台灣是很舒適的季節,這個季節也是山郊野遊的季節,謝老師會號召大家去遠足,沒有特定目標,常常是有路走到沒路後,然後大家就找個地方坐下來,拿出各自準備的點心一起分享著,天好藍,山好美,微風吹,小鳥叫,老鷹飛….。


這些年,世界有新的思維潮流,年輕人對於工作有新的想法,他們喜歡在陽光下揮灑,喜歡工作後晚上群聚喝個小酒,喜歡互相支援,喜歡在土地上工作。開始有人陸續回鄉,或是當起農夫,或是做一些體力活,在鄉下只要身體健壯,不怕沒有零工可做。鄉下有些閒置的老屋,因為老人家不在了,正好可以拿來利用。每當有年輕人來到鄉間,大家都會帶他們拜會謝老師,謝老師就像媽媽一樣,把鄰居、朋友、學生找來,把需求房屋的消息放出去,或是看看有沒有什麼工作機會,或是有什麼技藝可以拿來謀生的。


經過她以及其他村民們的穿針引線,現在村莊裡搬來一戶人家,他們會做豆腐,每星期固定幾天的黃昏我們就有熱騰騰的豆腐豆漿可吃,去買豆腐時要自備容器,可免包裝的浪費,藉著上門買豆腐,大家還可以哈啦幾句,交換心得意見。


每個星期一早上七點,還有來自北部知名舞團的老師教大家太極導引,因為老師熟知人的筋骨構造,在田裡做農活時不小心傷了腰,可以及時按摩拉筋矯治。還有很多身富才藝的的年輕人,正計畫整合農村的農產品,要做出健康好吃的食物。現在我們的周遭有種稻米的,花生大豆雜糧的,有種水果的,也有種菜的,大部分的食材都可自己生產,大概就缺調味料食用油了。要在社區周邊營造這樣的環境,需要有熱心的贊助者,這其中謝老師與她先生大概是大戶吧!他們熱心公益,支持小農,更熱愛生活,天底下大概沒有比分享還要美妙的事了,而他們樂此不彼,說是最有福氣的人也不為過。


我看過很多退休的老人,他們的生活只是圍繞在自己的家庭生活,孩子的的生活,雖然年事已高,卻不去享受花錢的快樂,總是在自己的資產上看能不能再往上墊一點。雖說要留錢給子孫,但倚賴老人家金錢餽贈的子孫,又有幾個知道感恩。然後老年的生活就是沉浸在孤獨、寂寞、生活無趣…..。


但是在李、謝老師家,永遠有很多的年輕人,幫忙整理院子,幫忙煮咖啡做料理,也有一堆想法在那裡分享,訊息在那裏交流,這些要感謝李、謝老師夫婦以及他們的家人,願意分享空間、時間讓大家幸福溫暖,祝福您們全家身體健康,長命百二十。台灣有您們真好。

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

鹿野區役場的真情告白__我是一間老房子

我是一間老房子,坐落在台東鹿野鄉龍田村光榮路上,外觀是日本式造型,標示著我是前一代統治者的遺緒。簡單的格式訴說著那個時代鄉下地方的物資缺乏,就連曾是鄉公所的我,也只能是一間小小的房子。我的西半邊,是一小小的官舍,有兩間以紙拉門隔開的房間,上鋪傳統日式榻榻米鋪面,側邊延伸處還有小小的衛浴及廚房。我的東半邊,則是區役場職員上班的地方,小小的空間,放上幾張辦公桌,管轄的地方是整個鹿野區。


雖是小房子,我自認為我是美麗的,但不是只有我如此而已,當時跟我同在一條路上的眾兄弟姊妹們也是如此。因為建造我們的師傅們,遵循著美的格律,房屋的造型要有一定比例,屋頂的型式及斜度成一美麗線條向天空延伸,開窗的方法也深刻地被斟酌。這讓住在裡面的人,感到風的流動,感到光線的流轉,感到四時花香,以及白天夜裡的蟲鳴鳥叫。植物顏色的變化讓四季充滿變化,住在我裡面的人,感覺到自然母親豐富的贈予,這贈予就是愛,因為她的愛,我們才有恆常的幸福感。


說到我的年齡,在台灣,我可算是老屋了,我已經超過90歲了!這個年齡在很多其他有歷史的國家動輒數千年的建築來說,我還是小老弟呢。但說來感傷,在台灣,其他跟我同年代的老屋們,今天大多數都已經不在了,因為地震、因為風災、因為失於保養等種種因素。他們就像老人逝去,誰也不再記得他們,不再記得屬於我們的這個年代,那可是個物資雖然貧乏,卻讓人紮紮實實感到活著這件事的年代呢!我很幸運地被保留了下來,雖然有好幾次,都說要將我拆掉,既然我被保留下來,那麼就讓我為那段時間做個見證吧。

最近,他們說要把我變成歷史建物保存下來,這讓我鬆了一口氣,我終於能繼續站在這塊土地上,享受龍田的晨昏及清風明月了,我是多麼喜歡這裡呀!看著老人小孩來這兒散步玩耍,年輕人來這兒好奇張望,我想盡力地擠出我的笑容,雖然我知道我既老又醜,但我還是希望他們來我這兒玩。門前的龍眼樹也陪伴我好多年了,每年總不忘開花結果,吸引著蜜蜂蟲兒過來,有他們來,這漫漫的時光才不寂寞。

村子裡的一小群人,開始幫我裝點門面,先把多餘的加在我身上的東西都拿掉,露出我美麗的姿容,他們抬頭望著我的木桁架說,多好的木結構啊!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。他們也將黏貼在我身上的壁紙刮除,一群人拿著小刮刀一點一點的刮,弄得我怪癢的。木工老師傅也來整理門窗結構,一點一點慢慢地將我的外觀恢復,他們說整修後的我還是我原來的樣子,不會變成新房子,技術上來說就是修舊如舊的意思,屋頂的瓦片也換了,現在終於不用擔心漏水了。

整修的經費不夠了,他們還辦了一個募款活動,有舞蹈歌唱及義賣,現場還有好多攤位,活動當天,有著冬天裡明亮的陽光,來了好多人,現場可熱鬧了。因為活動輕鬆又有趣,大家都很高興,活動在拍賣的盛會中結束,我也很高興,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有這麼多人來看我,最重要的是募了一筆錢讓我的整修可以繼續進行。


有了這筆資金的挹注,整修工程又可以開始進行了,他們說,早期的建築材料都是自然材,這是自然界給予人們的禮物,就像小鳥蓋草屋,燕子蓋泥土屋一樣,也是向自然收集材料。我的建造也一樣,是以木材水泥砂石灰泥自然界的材料建造的,所以整修的工法也向自然看齊。為了節省經費,有些工程就招募志工來做,我的整修工程已到表面了,一群志工再次擁向我,頂著夏日的太陽,再一次以刮刀砂紙磨掉塑料做的油漆,讓木窗的窗框再現美麗的木紋,牆壁也是一樣。整理好了,再塗上天然的白色礦石塗料,現在的我又像以前一樣美麗了,藍天下,陽光在牆壁上閃爍跳躍著,樹木風姿綽約的影子,在牆壁上搖擺著。每一扇窗子都像一個畫框,每一個細微處都留有歷史的影子,工作累了的人們,在屋裡避暑,他們談天說笑沖茶泡咖啡,一切是那麼自然,就像他們在這裡已生活了數十年一樣。



說起未來,大家懷抱著一些適切中肯的希望,這兒以後會有一間假日咖啡屋,讓大家更認識我。會舉辦文藝畫展,會有跳蚤市場,晚上農閒時,這兒會有一場又一場的讀書討論會,他們當中有人說,當人們交流的是思想而不是只有金錢時,這世界肯定會有一些不一樣。是的,我深刻地期待,在未來,這些許的不一樣。

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

冷風中的叫賣聲


昨天傍晚,屋外又颳起了冷風,這季節一會冷,一會兒熱,不是北風壓了南風,就是南風壓了北風,早早弄給小動物們吃,就進屋裡窩著,至少屋裡是暖和的。天色向晚,路上卻傳來叫賣聲,"賣魚歐!",這會子天都快黑了,誰還買魚呢?這聲音從遠而近又遠去,我心裡緊著,耳朵豎著,是不是缺錢使,是不是不趕快賣魚就虧了本,到底是怎樣的人要在這天寒地凍裡賣魚?我坐不住了,穿上衣服,拿了鑰匙,戴起安全帽就追了出去。聽聲辨位,繞了兩條街區遠遠看到一輛貨車,路上人車不多應該是他們了。我追上他們,一對老夫妻,穿著舊夾克,一輛小貨車載著一個塑膠箱,上面寫著一斤七十元。趁著包魚的時候,我問他們這魚打哪來,他們說是關山山腳下用山泉水養的魚,處理完我的魚,又有一位鎮裡的太太來買魚,希望老先生老太太生意好,我又騎著機車頂著冷風回去。

今天把魚煮來吃,肉質細嫩鮮甜,沒有土腥味,除了口福外,我細數著,140元買我一輩子感心的回憶,到底值了呢。

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

鹿野區役場拍(義)賣花絮

             鹿野鄉龍田村日治時代鹿野庄(役)場建築物列為歷史建築  現位於鹿野鄉龍田村2鄰光榮路137號之日式建築,係興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十年(1921年),原為日本移民村鹿野庄之庄役場(相當於現代的鄉公所)。其建築保存至今主體結構及內部空間大致保持原狀。
            為致力於地方歷史及文化之保存維護,避免珍貴文化資產被拆除,本村居民及地方文化工作者,一致期望將本庄役場建築列為本縣歷史建築。
            鹿野庄()役場若能保留並列為歷史建築,除可見證鹿野地區行政變遷的歷史外,尚可闢建為地方文史館,除供陳列地方文物外尚可做為社區對外接觸的窗口;經居民多次策畫商討最後定於元月十九日,於區役場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拍(義)賣會,參與的民眾無不獻出自己最好的手藝義賣,除了農作、市集可填飽五臟廟外,音樂及舞蹈也是一場無以倫比的心靈饗宴啊!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

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

區役場募款續篇

鹿野區役場因為各界的熱心幫忙,這次的義賣會極為圓滿成功。這其中不能不說到畫家李美慧老師的熱心贊助,將賣畫所得全部捐助區役場的維修經費。也要說到李老師謝老師全家總動員的募款,親戚朋友都來參與拍賣盛會。也要說到所有志工們卯足全力,妝點門面,掛畫,安燈,環境整理,會場布置,節目採排,還有紀錄這一切過程的攝影者。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記憶,我們在裡面譜寫我們的人生記憶,感謝所有的贊助者,不論是勞力,物資,金錢,因為你們,讓鹿野區役場可以延續她的故事,還有你我的故事。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%E5%8F%A4%E5%B1%8B%E8%80%81%E6%A8%B9%E9%B9%BF%E9%87%8E%E5%8D%80%E5%BD%B9%E5%A0%B4/488617267856461?ref=ts&fref=ts


義賣所得
捐款        196,500
認捐建材款   67,200
義賣款      247,890
拍賣款      310,240
總共收入為  821,830

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

鹿野區役場建築材料認捐

區役場建築材料開放認捐(認捐電話請洽協會李元和老師,E-mail:li.y3792@msa.hinet.net、電話089-551485、手機0963165056)
品名 數量 單價
1 屋頂 – 瓦片(剩796片) 960 片 100
2 屋頂 – 東大獅頭(已認捐) 1 座 2,000
3 屋頂 – 西大獅頭(已認捐) 1 座 2,000
4 屋頂 – 東北小獅頭(已認捐) 1 座 1,500
5 屋頂 – 東南小獅頭(已認捐) 1 座 1,500
6 屋頂 – 西北小獅頭(已認捐) 1 座 1,500
7 屋頂 – 西南小獅頭(已認捐) 1 座 1,500
8 屋脊 – 中脊 (4.6米長)(已認捐) 1 條 4,600
9 屋脊 – 東北脊 (5.7米長)(已認捐) 1 條 5,700
10 屋脊 – 東南脊 (5.7米長)(已認捐) 1 條 5,700
11 屋脊 – 西北脊 (5.7米長)(已認捐) 1 條 5,700
12 屋脊 – 西南脊 (5.7米長)(已認捐) 1 條 5,700
13 室內塌塌米 – 新購品(剩18塊) 20 件 3,000
14 室內塌塌米 – 舊品翻修(剩3塊) 8 件 1,600

鹿野區役場的動人故事-周老夫人的請託


2013元旦 ,區役場來了三位客人90歲的周老夫人由兒女陪同回到她的老家__區役場。日本撤退後,原本的鹿野區役場(鄉公所)變成了公所員工宿舍,周老夫人在這時與她的先生來到後山台東當公務人員。公務員收入不多,為了貼補家用,平常要養雞養鴨種菜,有時還打獵。周老夫人共撫育七個孩子,當時物資不足,生活清苦,坐月子都是靠獵雉雞補身子,客人來了還向鄰居借被子。也因為物資不足,與鄰居的互動更好,出差時,小孩輪流住鄰居家搭伙,生活雖然貧困,社會卻是暖融融的。這裡有周老夫人一生美好的記憶,今年看到我們對區役場的努力,她感動的說了一句拜託你們了。。。

以下是元旦當天的紀錄片

鹿野區役場風華再現義賣會 進入緊鑼密鼓階段

鹿野區役場風華再現義賣會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,從環境整理,房屋清掃,到拍賣品拍照陳列,流程規劃,場地佈置,人力配置,完全靠村民及志工的默契。



環境整理完,小歇一會兒。

畫展場地佈置。

工作完畢,在後陽台留影,畫家李美慧老師也與大家一起合照。終於看到笑容了。

拍賣會前,在李老師家的會議。

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

鹿野區役場義賣品網上陳列



背著媽祖像上聖母峰的李小石捐___南湖大山攝影作品一幅



原木茶盤



木雕一對



巨鷹展翅木雕一尊



銅鑄駿馬及十二生肖一尊



銅鑄豼貅一對





"昭君出塞"  詩與剪紙捲軸一幅
產地:中國 河南 三門峽 金泥齋




手抄金剛波若波羅蜜經
抄寫者 周惠中先生

 

 台東木雕工藝家 楊政憲先生的作品
楊政憲先生網頁連結



有一段歲月的日本老茶壺 龍文堂銅蓋鑄鐵壺



王俠軍剔透琉璃  "月望圓滿"  S 7*9*12.3 W1.3kg
剔透網頁連結
http://www.tittot.com/




王景浩先生水墨畫
王景浩先生網頁連結 http://blog.artlib.net.tw/author_page.php?act=view&ename=wang



其他義賣品請查詢如下清冊



序號 物品名稱 捐贈者
1 『茶伴好禮』娃娃衣燈座 邱樹蘭/蝴蝶協會會員 & 張鉦榮/阿榮自然農園
2 手工槭楓紅茶蛋糕 阮思穎(大膽)/默默米
3 『一輩(杯)子的人情』咖啡杯 陳文輝/轉角上自然農莊
4 大漢酵素 熱心人士
5 美利達二手腳踏車 碧羅園
6 李小石攝影作品 『南湖大山』 李小石/揹媽祖登聖母峰的登山家
7 王景浩水墨畫 王景浩/景月中國繪畫研究工作室負責人
8 『金剛波若波羅密經』手抄捲軸 周惠中/台東縣議會
9 『波若波羅密多心經』手抄捲軸 周惠中/台東縣議會
10 李美慧畫作 李美慧/畫家
11 林慶昌攝影作品: 『布農神射手』 熱心人士
12 木雕作品『巨鷹展翅』 周惠中/台東縣議會
13 國外人像木雕作品一對 紀政地/立地自然涼公司總經理
14 琉璃作品『月望圓滿』 劉信雄/誠毅(股)公司董事長
15 木雕作品『貓頭鷹之家』 楊政憲/亞居生活館
16 林慶昌攝影作品: 『向晚』 熱心人士
17 古董銅器- 駿馬&十二生肖 黃瑞疆/宜蘭高中退休老師&前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
18 古董銅器- 貔貅一對 黃瑞疆/宜蘭高中退休老師&前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
19 『昭君出塞』紙雕卷軸 李元武/宜蘭李藥局
20 李美慧畫作 李美慧/畫家
21 美利達二手腳踏車 碧羅園
22 原木茶盤 九叔公/大漢廣告
23 龍文堂銅蓋鐵壺 許博行/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


側寫畫家李美慧老師



第一次見到李美慧老師,是在龍田蝴蝶協會在鹿野區役場舉辦的藝文活動中,那天她應邀前來講解她的繪畫歷程。光復前出生的她,已年近七十,卻是精神奕奕地與大家一起坐在區役場榻榻米上講解近兩個小時。身材瘦小,頂著一頭藝術家的亂髮,臉上煥發一股童稚的熱情與天真,也許就是這股熱情,讓她能在這樣的年紀,背著數公尺長的畫布及畫具走幾公里長的山路到山上畫畫。她常常問人哪裡有台灣最美的風景,哪裡有台灣最美的樹,因為她最愛畫樹及山。她不會開車,因此常是搭公車與走路,旅途上的民生問題也常是幾顆饅頭果腹,不重視物質的她,作畫時常是古典音樂陪伴,讓音樂詩歌進入她的畫中。

李美慧老師的畫是以油畫作素材,但設色典雅意走空靈,看她的畫好像進入一種夢境,非常平和寧靜。有的人認為她的畫是以油畫的素材畫國畫,我以為是畫家讓自己與自然融合,展現出來的則是畫家赤誠的心靈。2013/1/19李美慧老師會到台東鹿野龍田村義賣會的現場再次與大家相會,古道熱腸的她捐出作品義賣,所得將贊助鹿野區役場維修經費。想欣賞李美慧老師畫作的朋友可點以下連結。

李美慧畫作及賞析連結
https://plus.google.com/photos/106979969187247209444/albums/5652088327876878593?banner=pwa
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aintingintaiwan?fref=ts

http://www.leegallery.tw/readext_content.php?readext_seq=10

http://iparts2010.blogspot.tw/2010/08/blog-post_9538.html

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

2013/01/19舉辦『古屋、老樹、美好的記憶』:「鹿野區役場」風華再現義賣會

為了讓更多人了解、關心並參與『鹿野區(庄)役場』搶修這件盛事,龍田蝴蝶保育協會決定在今年(2013)元月19日(週六) ,於『鹿野區(庄)役場』舉辦義賣會,所有收入作為今年度整修『鹿野區(庄)役場』的專款。 敬請大家踴躍參加這次的活動,並歡迎捐贈拍賣品。有意捐贈者請與我們連絡(E-mail:li.y3792@msa.hinet.net、電話089-551485、手機0963165056),捐贈品需事先編號造冊,故請能先提供相片,另為讓拍賣官向大眾說明您提供的拍賣品,也請能提供說明資料。本協會以最省的方式,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初步搶修工程,相信不久的將來,就可為龍田社區增加一處極具歷史意義的活動空間。


鹿野區役場(日治時代鹿野鄉公所)-在龍田 整修記錄片
http://youtu.be/6k693ZwrkD4


藝文活動大事記

2012/12/18舉辦區役場第一場正式活動,邀請詩人畫家席慕蓉女士在區長官舍 榻榻米上與20幾位來賓一起座談,展現出溫馨的文藝氣息。 


2013/01/02邀請畫家李美慧老師與評論家黃梁先生談”畫作賞析”在區長官舍 榻榻米上與30幾位來賓一起座談,讓我們了解如何去欣賞她畫作的 內涵精神與心路歷程,之後再度欣賞她的畫作,果然感受大大不同。

鹿野區(庄)役場歷史沿革 暨 鹿野區(庄)役場的建築


鹿野區(庄)役場興建於大正11年(1922),為台東縣唯一尚存的日治時代台東廳庄役場建築,民國101年5月10日,登錄為台東縣歷史建築。

1.明治38年(1905)月7日,台東廳正式設鹿寮區,轄南鄉之內的鹿寮社、義安社、擺仔擺社、大埔尾社、老吧老吧社、新良庄等,這是鹿野地區獨立設置行政區之始,鹿寮區設「街庄社長役場」,以鄭清貴(總通事)為「街庄社長」,但役場設在卑南新街(今台東市)。

2.明治42年(1909)9月13日,實行區長制,以區長取代「街庄社長」, 增設區書記,襄助區長處理事務,轄區內增設鹿野村、大原村、新七腳川社。 台東廳任命張之遠(台東士紳)為卑南區長兼鹿寮區場,馬通仔為區書記,區役場仍設在卑南新街。

3.大正9年(1920)10月鹿寮區改名為鹿野區,以里?區長卓石龍兼鹿寮區長, 區役場遷至里?(關山)。

4.大正10年4月12日 任命齊藤與五郎(警部補)為鹿野區長,區役場始遷到鹿野村,暫在鹿野村68番戶之1辦公。 大正11年,正式興建區役場,址在鹿野村85番戶,即今光榮路135和137號。

5. 昭和9年7月,區長由安田勝之助(鹿野小學校退休校長)接任,昭和12 年6月,由森正計接任。

6.昭和12年(1937)10月,台東廳實行街庄制,鹿野區改為鹿野庄,區役場改為庄役場,並設庄協議會為庄事務諮詢機構。鹿野庄役場庄長由原區長森正計擔任,在庄長之下,設助役、會計役各1人。

8.昭和14年(1939),鹿野公學校遷到鹿野驛(車站)附近後,庄役場遷到公學校(今已倒塌不存,址在今龍田國小幼稚園),原庄役場改為職員宿舍。

9.戰後,由鄉公所接收,仍為職員宿舍,唯土地所有權屬於台糖公司。


鹿野區(庄)役場的建築
鹿野區(庄)役場建於大正11年(1922),建築總面積95平方公尺(28.7375坪),屋頂為四垂式的日式木構造,房屋四週牆壁為鋼筋水泥結構,內部則以竹編泥灰牆隔間。

區役場建築分成兩部:東半部為辦公室,面積有47.3平方公尺,西半部為區長官舍;面積為47.7平方公尺,官舍有玄關、和式房2間、廚房及浴室。昭和14年(1939),庄役場遷到公學校後,原辦公室改造為和式房兩間的宿舍,並在東側加蓋一間木造屋作為廚房。原庄役場改為職員宿舍,另在新役場鄰近,新建庄長官舍。

戰後,原庄役場由鄉公所接收,仍作為職員宿舍。後來隔成兩戶,原官舍旁加蓋一間磚造鐵皮屋頂廚房;而原辦公室改造的宿舍,其東側木屋則擴建改成磚造鐵皮屋頂。

整修鹿野區(庄)役場大事紀


搶修「鹿野區役場」這座歷史建築,對龍田蝴蝶保育協會來說是極大的挑戰。自從2011年12月27日取得建物所有權後,歷經數次的討論,最後決定以另類的方式來辦理。我們決定不向政府單位申請補助經費,而是要激發民間的力量來完成這件工程,透過向民間募工、募料、募款的方式來整修「鹿野區役場」。消息發布,不到一週就募到大量的上等木料,讓我們士氣大振,接著募工、募款也都十分順利。最後又費盡心力找到77歲的張玉滿木工老師傅帶領志工們進行整修,可說皇天不負苦心人,完成「鹿野區役場」的整修將指日可待。

2011/09/26請怪手整平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周邊土地,並種植誘蝶植物

2012/03/02施炳霖老師指導用複層自然農法種植甘蔗、樹薯、芋頭、香蕉等農作物

2012/03/30請龍田新移民徐偉績建築師義務幫助測繪紀錄「鹿野區役場」。

2012/04/09請南島社大在「鹿野區役場」開設「古蹟維修木工班」課程,由公東高工退休的黃清泰校長主持上課,有17位志工來參加課程學習木工維修技術,當天就開工拆除內部裝潢,展開整修的第一步。

2012/09/17找到77歲的張玉滿木工老師傅,帶領志工們開始整修區役場,在老 師傅的帶領及眾多志工的幫忙之下,我們只花了8.5個工作天就將 第一間鐵皮屋頂整修好,再花3天又將第二座鐵皮屋頂整修好, 主建築的屋頂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整理好鋪上防水毯。

2012/12/15主建築屋頂的文化瓦鋪設完成。

2012/12/17三間和式房的榻榻米鋪設完成

2012/12/19開始整修屋簷及門窗

2012/12/23和式房的榻榻米全部鋪設完成

2012/12/27屋簷整修完成

2012/12/29開始整修區長官舍南面防颱門

2012/12/31巧遇故鹿野鄉公所周主計(民國35~55年間居住於區役場)的子女, 他們願意提供過去的相片及的資料。


整修鹿野區役場--募工、募料、捐款和經費支出
一、募工
(一)2012/04/09開課的「古蹟維修木工班」參加志工計有17位

周釗生、林世坤、張立旺、李萬枝、蕭本雄、林義隆、張鉦榮、黃世帆、

林神發、陳長貴、林柏宏、莊詠婷、溫璟靜、黃素珍、李元和、李 青、

張蒔惠。

(二)2012/09/17至12/31止,參加志工36位,出席志工116人次

陳信廷、黃世帆、謝菱春、周釗生、周培芬、謝桂栓、李芳誼、黃素珍、

陳文輝、李文麗、林柏宏、李萬枝、張鉦榮、莊夢萍、曹錫全、陳恭誠、

林義隆和王曉萍夫婦帶2位新竹來的志工、謝曉香、李青、李元和、陳錦、

吳漢庭、林煜祥、陳禎隆、洪晨祐、潘惠璟、蕭本雄、林世坤、謝文漢、

林榮福夫婦、宋璞、陳炳榕。

出席志工:9月84人次、10月23人次、11月22人次、12月17人次

(三)2013/1/1~7參加志工有14位,出席志工:22人次

江滿騰、施炳霖、李元和、林柏宏、陳信廷、莊夢萍、謝曉香、盧慶文、

卓玉惠、謝桂栓、李芳誼、李萬枝、周釗生、周培芬



二、募料

以前在西部開木工廠的龍田新移民捐出大量木料、由古蹟維修木工課梁富老
師、協會志工陳錦、林榮福等三人各開一輛中型貨車,將木料從台東運回區
役場。

搶救鹿野區(庄)役場大事紀


2006年底鹿野鄉公所官司敗訴,擬拆除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建築,將土地還給台糖公司。 本會(台東縣鹿野鄉龍田蝴蝶保育推廣協會)立即發動龍田村民連署陳情搶救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建築,獲鄉公所同意暫緩拆除。 

2006/12/29本協會函台東縣政府,請求將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建築登錄為歷史 建築。

2007/04/29本協會號召龍田村民召開「鹿野區役場保護聯盟」籌備會議,防止區役場被拆除,並要求鄉公所提出申請,將將區役場列為歷史建築。

2007/05/01鹿野鄉公所函台東縣政府,請求召開審查會議,將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列為歷史建築。

2007/05/03自由時報、中國時報、更生日報等媒體報導「搶救鹿野區役場」建築之新聞。

2007/05/22台東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召開96年度第一次審查會決議,同意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登錄為歷史建築,但縣政府卻未公告實施。

2011/01/18鹿野鄉公所來函照會本會,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擬朝拆除方式辦理。

2011/01/27本會聯合龍田社區發展協會、老人會等再度發動連署陳情,請鹿野鄉公所暫緩執行拆除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。

2011/01/27本會函台東縣政府,請盡速完成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歷史建築登錄公告程序。

2011/01/29自由時報刊登「搶救鹿野區役場」,籲登錄為歷史建築。

2011/02/1台東縣政府覆函稱鹿野鄉公所須填具提供相關歷史建築清冊,以利函請文建會同意備查,才算完成公告登錄「歷史建築」之作業程序。

2011/02/16鹿野鄉公所來函同意將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建築交給本會認養,

2012年起由本協會負責支付台糖公司土地租金。

2011/03/03本協會再度去函鹿野鄉公所,請協助將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歷史建築完成登錄公告程序。

2011/04/25鹿野鄉公所來函檢送與本會簽訂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認養契約書乙份。

2011/12/27台東縣龍田蝴蝶保育協會標購得到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建物所有權。

2012/03/16與台灣糖業公司台東區處

2012/05/10台東縣政府正式公告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登錄為台東縣歷史建築。

為了拯救「鹿野區(庄)役場」這座歷史建築免於被拆除的厄運,台東縣龍田蝴蝶保育協會帶領龍田村民歷經6年多的辛勤努力,終於達成任務,為我們後代子孫留下這一棟結構優美且深具歷史意義的建築。